中新網昆明5月24日電 (餘雪彬 陳鳳天)“太湖、巢湖、滇池,一度因為爆發藍藻成為湖泊治理的重點,雖然在治理上取得一些成績,但是我們可以做得更好。”2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趙進東作出上述評判。
  趙進東是中國著名的植物生理學及藻類學家,長期從事藻類生物學研究,對藍藻細胞分化和格式形成有系統研究。在24日召開的東南亞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國際論壇上,他詳細分析了中國淡水湖泊中藍藻出現的基因基礎,並得出相關結論。
  藍藻是原核生物,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藻常於夏季大量繁殖,併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大規模的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綠潮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甚至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毒素。
  太湖、巢湖、滇池均位於長江水系,但由於經濟發展和人為原因的影響,污染日益加劇,水環境不斷惡化,三個湖泊曾經大規模暴發藍藻。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針對三湖的治理成為國家發展的重點。在談到治理成果時,趙進東說:“三個湖泊在藍藻治理上有很大的難度,同時各地的情況也不一樣,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治理效果都不太理想,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他認為現在的治理手段,比如節污、清泥等效果不明顯,以滇池治理為例,不能照搬其他地方的治理經驗,而應該立足本地情況,有選擇性地進行治理工作,趙進東建議在治理滇池污染問題時,應該以穩態轉換的理論為支撐,將藻型湖穩態轉換為草型湖,這樣可以有效地遏制淡水湖富營養化問題。
  趙進東認為,對於環保意識的培養要從娃娃抓起,因為孩子對家長的影響力很大,只有全社會都樹立起環保意識,平時養成垃圾回收和循環使用物品的習慣,才能對生存環境有要求,這樣就形成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
  24日召開的東南亞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國際論壇,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六屆年會第二分會場,由中國植物學會、雲南省植物學會、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研究所聯合承辦。論壇旨在促進中國西南和東南亞地區在生物多樣性研究、保護及利用方面的合作,邀請了來自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及國內長期從事東南亞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利用的專家參會。(完)  (原標題:中科院院士談三湖藍藻治理: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v18dvgj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